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边陲小城奏响海洋经济交响曲

时间:2025-07-25 07:31 来源:中共中央台办、国务院台办

lol换肤大师⎝⎛✅【LOL5200.CN】✅⎞⎠使用换肤大师,轻松实现英雄皮肤自由切换,打造独一无二的游戏形象!lol换肤大师

  吉林珲春,这个东北的边陲小城,地处中、朝、俄三国交界处,是我国从陆域进入日本海的最近通道,也是我国从海上到韩国东海岸、日本西海岸的最近点。依托近海优势和海鲜深加工产业,珲春正走出一条以“鲜”字为招牌的“海洋经济”之路。

  傍晚五点多,珲春海鲜街已人声鼎沸,这条仅145米的街道上,近30家海产店沿街排开,不少游客慕名而来,只为尝一口刚从深海运来的鲜味。

  店铺暂养池里帝王蟹挥螯、板蟹划水,北极贝随水流轻轻颤动,沿街搭起的帐篷里,铁架上的炭火正红,将贝壳烤得发烫,清蒸的鲜甜、炭烤的焦香,铁锅里的爆炒声、游客的赞叹声都揉进这方烟火里。

  高鹏今年7月份才盘下这家店铺,从过去土特产经销转行干起了海鲜餐饮经营,开业才20多天的他已经尝到了“鲜经济”的甜头。

  海鲜街商铺店主 高鹏:现在咱们家店面经营面积,目前是700平方米左右,现在生意越来越火了,我预计在10月之前,扩大成1000平方米左右。

  在海鲜街记者注意到,除了鳞次栉比的海鲜餐饮店外,还有几家海鲜批发店。记者看到王雪晶时,她正和爱人一起收拾装修的店面。她告诉记者他们家已经在海鲜街干了十几年的批发。随着几年前,珲春口岸正式被国家批准为进口冰鲜海产品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,珲春也成了俄罗斯帝王蟹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,最近三五年,他们的海鲜批发量逐年增长。

  海鲜街商铺店主 王雪晶:以前海鲜批发的种类比较少,只有周边的一些客源,有了口岸的便利条件以后,批发的种类也多了,各种蟹类、贝类通过航空、通过陆运发往更多的城市。

  王雪晶说,这两年,随着游客的增多,每个假期,海鲜街上的店铺基本是一两万的客流。

  海鲜街商铺店主 邱岳山:去年最多一天接近上千人,单日销售额突破了30万,这条街越来越热闹,我们也希望生意红红火火,欢迎大家都来珲春吃海鲜。

  从港口到餐桌

  深海鲜味“极速奔赴”

  作为连接东北亚天然不冻港的枢纽,珲春距俄罗斯波谢特港仅42公里、扎鲁比诺港71公里,从俄罗斯深海打捞的海鲜最快当日就能端上我国老百姓的餐桌。这场跨越国界的“极速之旅”,背后是珲春依托区位优势打造的“海鲜高速通道”。

  总台央视记者 唐颖:随着珲春口岸的开关,从俄罗斯运输海鲜的车辆正在这里进行通关手续的办理,20个小时以内,这些海鲜就将通过公路运输送抵北京和上海等地。

  在口岸采访时,记者遇到了货车司机李云飞,跑车十几年的他刚从俄罗斯运回一车海鲜,过关后他将马上开往上海。

  货运司机 李云飞:现在口岸最大的变化就是通关能力非常快,像我们前几年跑的时候,一天过几辆车或几十辆车。现在一天能过到一百辆或者一百多辆。

  目前,珲春口岸日均进口海鲜100余吨,占每日进口货物的四分之一。为保障进口海鲜的存活率和鲜活程度,珲春口岸开通了进口鲜活水产品通关绿色通道。

  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教导员 关宇:优化了查验流程,同时推出了预约通关、延时闭关等多项服务措施,切实做到即到、即检、即放,尽可能减少鲜活产品通关时间,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。

  海鲜运输堪称“与时间赛跑”:海鲜浸泡在海水里,全程需维持1℃至3℃的水温,同步保障水循环与氧气供应。一路上如何降低生鲜海产品的损耗,提升运输效率,也是摆在海鲜运输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
  货运司机 李云飞:以前的车从珲春发到上海或者发到广州,隔四个小时或者六个小时得去加冰,海鲜损耗非常大。

  李云飞说,传统的运输常因供氧不足、水质恶化导致海鲜存活率低,既难满足客户需求,也制约了进口规模。如今,李云飞的车厢里不再有冰块,一套自主研发的设备正实时调控水温、盐度和含氧量。

  记者:在设计之初,当时觉得最难突破的点在哪里?

  吉电数贸珲春接货调度负责人 刘大全:最难的就是如何保证所有的管件,既减少磨损,又能有效。因为它涉及制冷、水循环,还有结构件,初期融合的时候确实费了一番脑筋。

  刘大全所在的吉电数贸与东航冷链合作,收集上千车次的运输车厢温度、损耗率等数据,历时一年研发出新型集装箱水车并申请了国家专利。

  这套设备的使用实现了“运输车即暂养池”,同时箱体内部还设有视频监控设备,氧气、盐度传感器等设备,可以通过4G网络实时回传相关数据,以便于上下游客户通过App了解相关信息。

  在筑牢“硬件”的同时,珲春也在持续升级“鲜味通道”的“软件”:防川高速公路、新建中俄珲春公路国际口岸联检楼开工建设,民用机场、珲春至东宁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,一张“外通内联”的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。如今,北京消费者最快8小时就能尝到来自俄罗斯深海的鲜活,而这场“极速奔赴”的版图,还在不断扩大。

  向海而兴

  推动“海洋经济+”转型发展

  口岸通,边贸兴。从边陲小城到“海鲜之都”,珲春以口岸为支点,撬动了一条覆盖海洋生物制造、跨境电商的全球化产业链。这座东北小城,正以“海洋经济”为跳板,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振兴之路。

  在珲春海洋经济产业园,当记者见到黄桂鹏时,他和团队正在做实验,提升沙丁鱼鱼油的纯度。

  珲春市钰禾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黄桂鹏:我们的比例是30%,想提高到40%、50%、60%。我们去年入驻产业园,产值已达4000多万,今年预计产值3亿元,未来场地面积估计还要再增加1万平方米左右。

  黄桂鹏是当地一家沙丁鱼深加工企业负责人,他们正和上海海洋大学的专业团队合作,如果实验取得成功,产品附加值将增长近20倍。

  而这种“海洋资源+高附加值加工”的模式,正在促进珲春产业的转型突破。2024年,当地海产品加工产值突破80亿元,1.2万人的就业岗位随之产生——曾经的“边贸集散地”,如今已跻身海洋生物技术赛道。

  正是因为产品质量的提高,这里的海鲜深加工产品声名远播,远销海外。

  就在不远处的跨境电商保税分拨中心,各种货物被分拣、打包、装箱贴单,工作人员日均发运三四万票货物。

  珲春畅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杨帆:销售最好的是3C产品,通过口岸、海外仓等跨境电商综合运输体系,即便目的地远在莫斯科、圣彼得堡这样的地方,7天到15天,也能实现货物投送。

  珲春跨境电商业务覆盖俄罗斯、韩国、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商品种类涵盖日用消费品、电子产品、服装、食品等多个领域。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和跨境电商保税分拨中心的便利服务,珲春跨境电商综试区不仅在全国28个城市建立了前端揽收仓,还在俄罗斯莫斯科、韩国仁川设有8万余平的海外仓。产业园吸引了200多家电商、物流、外贸企业入驻,还带动了当地传统外贸企业和国内电商企业的转型。

  珲春名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部主管 张贤利:俄罗斯市场整体是往上走的趋势,我们打算借着这个趋势好好开拓一下俄罗斯市场。

  今年,吉林珲春正谋划建设东北亚数字贸易港,推动“海洋经济+数字经济”深度融合,同时随着在建重大项目全面投产,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,海洋经济占比提升至35%,力争实现“向海而兴”的战略转型。

  监制丨岳群 公海泉

  制片人丨翟壮 丛威娜 赵文彬

  记者丨唐颖 张永富 吉林台

  摄像丨张旭岩 李仲

  编辑丨张昊 张博

  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【编辑:梁异】

中共中央台办: